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分项自评说明
关键评估 要___ 素 | 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 自评 结论 | 合格 | |
依据: _ 1.1.1、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_ 1.1.2、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_ 1.1.3、 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 _ 1.1.4、 中共马鞍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1.1.5、 马鞍山市“十一五”人才规划 1.1.6、 马钢“十一五”发展规划(公司商业机密,未公开) 1.1.7、 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1.1.8、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 1.1.9、 学院“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 ||||
_ 说明: 一、依据省、市、公司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先导。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是马钢投资兴办的、以冶金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为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贯彻落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根据安徽省、马鞍山市、马钢公司及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学院教育资源的优势,我院制订了《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二、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主要内容 1.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立足马鞍山,辐射长三角,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学院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在评估达标的基础上,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2.学院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稳定规模,提高质量,打造品牌。“十一五”末,高职在校学生稳定在4000人左右,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办学基础,提高办学实力,提升办学竞争力。学院的办学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密切相关。学院应以适度的规模、特色的专业、高素质的毕业生来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结构的需求。 3.专业结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使专业设置培养的标准符合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学院的教育资源,调整结构,重点发展冶金类、机电类、经贸类专业。适应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不断优化结构,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专业群。 4.师资队伍:“十一五”期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依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按照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以高层次员工队伍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注重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和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与利用,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适当、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到2010年,我院在校学生将达到4000人左右,专兼职教师总数要达2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超过200人。各个专业均有1—2名教学水平较高、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专业带头人和4-5人左右的教学骨干。改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使中青年教师比例达85%。 5.学院的基础建设:学院到2008年基本完成学校建设规划,共需投入2亿元左右,其中包括征地费4600万元,基建费12800万元,设备费2600万元等,2009年新建一幢教学楼、一幢图书楼、一个标准田径运动场。 三、把握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完善、落实规划纲要 学院自2003年正式晋升为高职学院以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学院领导班子加强调研、深入社会、用人单位,了解经济发展现状、职业及行业对人员的需求状况,适时调整完善规划纲要的内容,全面落实规划纲要。在此基础上,学院启动了“迎评促建工程”和“校安工程”两项基本建设工程。基建工程方面,南校区的新大门、永久性围墙、池塘、食堂餐厅装修建设工程在2010年9月前基本建成使用;蓝球场、排球场于新学期竣工并投入使用。实验室建设方面,炼钢生产仿真实训室、轧钢生产仿真实训室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学院在公司立项的建设项目共7个,投入建设资金550万元。
| ||||
关键评估 要___ 素 | 1.2办学目标与定位 | 自评 结论 | 合格 | |
依据: 1.2.1、 学院基本信息 1.2.2、 学院领导基本信息 1.2.3、 学院2010在校学生结构表 1.2.4、 学院领导班子组成人员一览表 1.2.5、 学院中层干部一览表 1.2.6、 领导班子成员兼课情况表 1.2.7、 学院党政机构设置一览表 1.2.8、 学院领导听课记录 1.2.9、 近年来学院领导参加专题论坛的有关资料 1.2.10、近两年学院党政会议记录 1.2.11、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 1.2.12、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1.2.13、学生工作会议记录 1.2.14、教学工作会议记录
| ||||
_ 说明: 一、办学目标 学院发展的总体构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立足马鞍山,辐射长三角,培养思想品德好、实践能力强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学院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在评估达标的基础上,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二、办学定位 依托马钢,面向市场,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完善应用型专业群,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途径,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目标定位:创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 (2)类型定位:以冶金、机电类、经贸类专业为主的综合性高等职业教育。 (3)层次定位: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4)形式定位: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积极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开展国际合作教育,形成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格局。 (5)服务面向定位:依托马钢,立足马鞍山,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6)专业定位: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重点发展冶金类、机电类、经贸类专业。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不断优化结构,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专业群。
| ||||
关键评估 要___ 素 | 1.3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 | 自评 结论 | 合格 | |
依据: 1.3.1、 近两年学院经费收入、支出结构表 1.3.2、 08-09、09-10学年奖学金发放一览表 1.3.3、 学院对学生进行奖励种类及评选办法,评选过程与结果的材料 1.3.4、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1.3.5、 学院招聘教师实施办法 1.3.6、 学院关于教师学历进修管理规定 1.3.7、 学院近两年来教师岗前培训资料 1.3.8、 学院近两年来青年教师培训资料 1.3.9、 学院教职工津贴发放和奖励办法 1.3.10、近年来学生各种技能比赛资料 1.3.11、学院助学金发放情况材料 1.3.12、学院领导走访学生宿舍、实习点的相关资料 1.3.13、学院领导参加学生社团活动有关材料 1.3.14、校企合作单位一览表 1.3.15、近年校企合作单位对学生实训实习情况的反馈资料
| ||||
_ 说明: 一、坚持高职办学理念,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经过几年的探索,学院领导和广大教职工都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为了加快学院的发展,尽快实现学院办学转型,我们在全院教职工中广泛开展高职教育思想理论研讨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和办学思路,坚定学院高职教育以人才培育工作为核心的理念。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注重对各教学环节的检查、监督,建立了院党政领导联系系部制度、学院领导和中层干部听课制度。学院领导经常深入一线,及时了解教学相关信息,近2年学院党政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达40余次,走访学生寝室近百次,参与学生社团活动50多次。学院定期召开院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教学工作专题会议,政工例会等,研究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加大教育教学的经费投入 坚持“办学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逐年加大对教育教学经费的投入,在新校区的建设中,我们对教学楼、学生公寓、田径运动场、餐饮中心建设保障资金、保证质量,在学院各项工作中,教学优先投入,加大对实验实训条件、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各项教学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三、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学院自建校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注重培养教学名师,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学院努力创造条件,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学院制定了《“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 学院坚持优化结构,建立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一是按照“满足数量、保证质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的基本原则,制定各项措施建立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制定了《公开招聘教师实施办法》,严把入口关,对新招聘教师的年龄、专业、学历都有较高要求,近三年共招聘青年教师13 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使教师队伍的梯次结构更加合理。二是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学院本着提升学历层次、提高实践技能的原则,按照学院、系部两级开展教师的继续学习、进修培训工作。教师参与面达80℅以上;三是培养骨干,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学院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各专业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制定了《学院骨干教师评选和考核办法》,每两年评选一次骨干教师,当选的骨干教师实行津贴制,每月骨干教师享受津贴300元,优秀骨干教师600元,目前学院有骨干教师36人,优秀骨干教师6人。他们在人才培养、教研教改、学术研究、精品课程建设、示范专业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四是专兼结合,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学院目前有专任教师217人,同时从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优秀人才中聘请了43名专家型兼职教师和能工巧匠,较好地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学院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和职称层次,强化“双师素质素质”。目前学院有骨干教师36人,优秀骨干教师6人,专业带头人21人,双师比例达52%。 四、稳步推进专业建设 在专业建设上,学院强调紧密结合市场和社会需求,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2010年学院高职可招生的专业达到29个。目前有省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1个,即冶金技术专业,校级重点专业5个,即电气自动化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旅游管理、数控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学院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手段,带动各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我们制订了《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下拨专项经费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与完善。从2007年起学院先后确立《炼钢工艺学》《微型计算机原理与结构》、《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轧钢设备》、《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等12门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几年来,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资源共享、深度融合、重在质量”的原则努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在合作机制上,我们与省内外102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规定了合作的基本形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学院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专家按照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确定知识要求、能力素质、技能水平,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我们在合作的企业中,选择了具有先进工艺、先进设备、规范管理的企业做为实习实训基地。几年来,通过我们不断努力,正式签约的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达68个。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顶岗实习,把顶岗实习做为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抓实抓好。学院对所有专业提出了不少于6个月的顶岗实习要求,并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考核办法,建立校企双方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配备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顶岗实习计划由企业和院系共同制定,学院还将顶岗实习和推荐就业结合起来,采取集中安排和分散解决的办法,最大限度地争取更多的实习岗位,各系根据专业特点把毕业阶段的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实现了“工学交融”的改革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