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趣味教学走进高中语文课堂 内蒙古师大附中 邮编:010021 李俊芳 摘要: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受到学生的喜欢崇拜,其条件之一就是拥有得天独厚的富有趣味的教学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尝试用有趣味的课堂去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和思维定势. 关键词:趣味教学 激趣导语 锤炼语言 创设模式 培养兴趣 语文学科是基础母语学科,教学内容包罗万象,高中生既惧怕语文,又厌学语文.如何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变机械学习语文为趣味学习语文;如何调整机械步骤,变语文知识灌输传授为语文知识熏陶濡染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多年来,本人一直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高中生厌学语文的原因 关于高中生厌学语文的原因我想主要应该从两方法去分析.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语文学习的长效性,学生认为在数理化等方面的学习要比学习语文更有效更有成就感,且学生从高考题型上考虑,认为课本上的美文佳作和考试关联不大,有同学一到考试就问老师考书上的不,可见学习语文的功利性太强.而高考语文试卷往往和课文内容结合不太紧密,学生就认为学习语文耗时费力,甚至有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感觉.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厌学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作为教学主导的老师,由于受高考考纲的制约,受学校考核机制束缚,受成绩评比制度的约束,爱走实用教学的捷径,只注重知识点传授,不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教师的实用教学思想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作用的认识止于高考,这是学生厌学语文的主要原因. 高中语文趣味教学的益处 语文课堂本是充满智慧与灵动的.一堂好的语文课学生会置身课堂,于轻松的氛围中领悟知识,体会情感,自然能把握要领,学到真知.我们都读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老师教的投入、学生学得有趣,课堂效果异常显著.还有大家熟知的黄侃先生、金岳霖先生、魏书生老师他们的课堂是何等的生动有趣、妙趣横生.可见,有趣味的课堂有趣味的教学大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显著,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语文趣味教学的策略 (一)设计富有激趣的导语引学生入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再说,人与人之间的印象都是在开始的三两分钟之内建立的,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前的准备中就应该精心的设计适合本课的富有成效的导语,这样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还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提高导入新课的艺术性,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人入境,可以用歌曲、诗歌、名言、对联、情境、猜谜语、做游戏、设悬念、巧用成语等方法导入新课.如在讲授李密《陈情表》时可以这样设计,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由此可知,《陈情表》乃写孝的"至情至性第一文".预习本文后,你认为下面的对联拟的好吗? 陈情一表真名世,忠孝二字感君心 陈真情字字催人泪下,表忠孝句句感君肺腑 零丁孤苦祖母抚养恩似海深,人命危浅李密尽孝情比天高 通过学生们讨论分析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和研讨课文的热情.同时如能在导语的设计中运用到媒体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锤炼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爱好 语文学科兼有知识性与人文性,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放飞学生的思想,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知识.而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最重要的工具.于漪老师曾说过:"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东西,教师的语言要锤炼,要准确生动、流畅优美,像磁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精炼、幽默、富有启发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集中精力,坚忍不拔的探索下去,并能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就不会出现老师在讲台上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 为此,教师教学语言首先要追求别致独特,激趣创新.教师应抛掉陈词滥调,抛掉令高中生反感的模式化、规范化语言.每堂课从导语开始,就得独特生动,吸引学生,引起共鸣.例如教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师可用如下导入语:"一个教授,他模样另类,教学怪特,如痴如狂,生活随性,童心永驻."学生听后自然及急切地想探寻教授的与众不同之处.这里新颖切题的导入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再如讲李白可以这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酒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样妙语连珠、字字珠玑能形成一种文学审美的意境.所以说,教师授课语言创新独特,扼要激趣,语文趣味教学才有可能实现. 其次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讲究艺术性.多鼓励,少批评;多赞许,少刺激;多民主,少武断.应循循善诱,应和蔼可亲,应幽默风趣,应与时俱进,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心怡神荡,回味无穷.在学生深深地融入教师优美的语言氛围时,也会不自觉地对自身的语言加强锤炼. (三)创设形式新颖、不拘一格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渴望形式新颖的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陈旧教学模式,高中学生最反感;形式新颖、耳目一新的趣味课堂教学模式大受高中生欢迎.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想我们可以引入研究性学习活动和探究性学习活动.这两种活动具有实用性、自主性、创造性特征,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设定好学习内容,教师不妨放手,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研讨、质疑、探究、发现、总结.如教学《曹操献刀》一文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这两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研究探讨曹操的人物形象并且利用有关知识去评价这个人物.学生会阅读原著、会看正史,会参阅评价.这样在课堂上会讲故事,谈认识,作评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曹操这个人物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样,教师把学习研究探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表达能力与阅读审美鉴赏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而且课堂扩展延伸到课外,学生视野得以拓宽,思想得以熏陶.此外,辩论、手工制作、调查报告、经验介绍、表演课本剧等学生感兴趣的模式都可以进入语文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作为高中教师要大胆创新课堂模式,使之妙趣横生. (四)巧用多媒体 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会引起冷漠与疲劳.所以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情境教学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景思维中获得知识.情景教学除了教师的语言外,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的学习氛围.有的时候,人的阅历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理解能力,而我们的学生还处于少不更事的人生时期,很多内容是他们所难以理解和体悟的,那么我们只能利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而多媒体以其视觉性、听觉性、形象性、立体性等特征,拓展了教学的宽度和广度.适当地使用可以取得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比如,上《故都的秋》时,同学们都不太理解这种悲秋的思绪,搞不清楚古人为何悲秋.于是我就在《细雨微风》的古筝的背景音乐中展现了大量表现秋天萧瑟的图片和作者的经历,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作品的悲情.在学习《雨巷》一课时,我向学生展示了江南古镇的那种青砖漫成的巷子,配以油纸伞、丁香花以及江南的献媚柔弱的少女,再配上淅淅沥沥的雨声,诗的意境一下子就烘托出来了.讲《祝福》时,展示暴风雪中,拄着破竹竿,挎着破竹篮,曲腰驼背,衣衫褴褛,满脸沟壑,垂死挣扎的祥林嫂写意画,那一刻学生心灵震颤,该是何等的强烈,要知道,眼前的垂死之人还不到四十岁,还不及这些学生母亲的岁数.此刻,教师不进行思想灌输,学生也会对封建礼教残害妇女的本质又深刻认识.在现代媒体手段下,学生虽未身临其境,却获得了十分真实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搭设快乐学习的平台,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动机,真正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语文有趣的思维定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一批教师的忠实拥护者,更不是只会照搬而不懂变通.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养成自主思考的创新者.所以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挖掘课文内容的闪光点,并设置有价值、有深度、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其次要求老师去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并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再次,可以把目光转向社会,将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话题材料加以整合,设置相关的训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会极佳.例如药家鑫事件、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教师及时找出相关事件的报道材料以及社会媒体的评论,然后印发给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生会兴趣盎然.这样不仅让学生确立了是非观念,学会了尊重生命.增强了人文主义精神,而且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社会评论的文体写作要求以及语言运用的要求. 当今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加上父母工作生活忙碌,课外生活无人关心,出现了不少宅男宅女.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缺少对生活的热情,看不出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兴趣点,这样教学活动很难与他们的思维形成碰撞,无法产生那种震撼人心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打开封闭的课堂,引入清新活泼的教学内容,如传承传统道德,关注时尚潮流,实现个人价值,奉献社会大众,帮助弱势群体等,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就是以师之才智发展生之才智,以个性培养个性,以情感增进情感,从而得以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充分发展,让学生顺应你的指点的方向兴高采烈地走下去,体悟到一路风景迷人而美好,自然就会喜欢上你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张建国,《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刘志伟,《让高效创新走进高中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