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volutionary失败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中国现代革命观念的形成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中国现代革命观念的形成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4-03-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 ( 学术界》 月刊)
    ·学术探索· 〔辛亥革命与中国革命思想〕
    2011. 7 总第 158 期, ACADEMICS No. 7 Jul. 2011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中国现代革命观念的形成
    ○ 李维武
    ( 武汉大学 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
    〔摘
    要〕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 中国人的革命观念实现了由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
    转换, 从而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覆灭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国现代革命观念 形成中, 既承继了中国古代革命观念的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内容, 又引入了西方近代革 命观念、 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无政府主义革命理论, 更有中国革命派思想家综合中西 古今思想资源所进行的融贯与创新, 如邹容初步提出的中国民主革命纲领、 孙中山 “国民革命” “英雄革命” 的三民主义、 陈天华主张的 与 相区分、 朱执信主张的“社会革 命” “政治革命” 与 相并行, 其中不仅包含了反清的内容, 也不仅包含了反对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的内容, 还包含了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理想追求。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汤武革命;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国民革命; 社会革 命; 邹容; 孙中山; 陈天华; 朱执信
    1901 年至 1910 年, 20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 是 也是作为辛亥革命准备时期 20 的十年。从 19 世纪与 20 世纪之交的中国思想世界看, 世纪第一个十年与 19 世纪最后十年相比, 时代的主旋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呈现出鲜明的不同: 如果 “ , 说 19 世纪最后十年的主旋律是 维新” 20 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主旋律则是 “革命” 。1910 年, 当时是革命党人的汪精卫在《论革命之趋势 》 一文中曾对这
    作者简介:李维武( 1949—) , 哲学博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博 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的 教学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是 19—20 世纪中国哲学。 〔 *〕本文 是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重 大 招 标 项 目“儒 学 形 态 与 功 能 的 近 百 年 变 化 与 未 来 展 望 ” ( 09&ZD069) 、 “19—20 世纪中国哲学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 态的转变” 05JJDZH243) 的阶段性成果。
    — 5 —
    学术界 2011. 7·学术探索
    : 十年间的中国思想走向作过如是描述 “盖自庚子以来, 革命之说, 日炽于神州, , , , , 有志者仓皇奔走 于外为鼓吹 于内为秘密之组织 所唯日孜孜者 革命之进行而
    〔1〕 — 已” ; 当时在檀香山从事革命新闻工作的卢信在《革命真理——敬告中国人 》 〔2〕 : 一文中也有过类似的回顾 “十年以来, 革命风潮, 日进千丈 ” 。 中国人在
    观念上的这种大转变大飞跃, 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覆灭奠定了思想基 础。而革命观念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的凸显 , 又是与中国现 命观念在这一 时期的形成直接相联系的。可以说, 由于中国现代革命观念的形成 , 以中国 给中国人带来了新的理想与新 古代革命观念不曾有过的新的内涵与新的意义 , 的希望, 才改变了时代的主旋律,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而中国现 命观念 的形成, 除了时代条件、 世界大势、 中国时局等社会历史因素外, 还在于中国革命 派思想家在这十年间对中西古今革命观念的吸取 、 融会与重构, 从而成功地实现 了中国革命观念由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 。 如果套用今天的话说, 中国现 命观念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的形成, 是当时的中国革命派思想家“解放思 ”“ 想 、 综合创新” 的结果。在这里, 即环绕辛亥革命前十年间中国现 命观念 形成这一主线, 对其主要环节与基本进程加以历史的考察与理论的探讨 , 进而揭 , 示中国现 命观念的内涵与意义 并由此来看辛亥革命对近百年中国思想世 界所投下的深刻影响。 一、 中国古代革命观念的复活 “革命” 一词, 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现, 可谓古 。“革命” 已有之 一词的本意, 是指通过激烈方式的变革, 实现天命所授予的国 家政治权力由原来的统治者向新的统治者的转移 。 这种国家政治权力的转移, 《 在中国古 会中就表现为改朝换代 。在 易·彖传·革》 , 中 第一次把“革 ” 与 “命” “ : 二字合为 革命” 一词, 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 “天地革而四时成, 汤武革 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革之时大 ! ” 在这里, 不仅首次出现了“革命 ” 一词, 而且 把商汤王、 周武王这些历史上的圣王作为“革命 ” 的典型, 强调这种国家政治权 力的转移顺天应人, 论证了通过激烈方式的变革实现改朝换代的合理性与合法 性。环绕由革命引起的改朝换 题 , 先秦时代的儒家思想家有过进一步的思 考与论说, 从而形成了更完备的中国古代革命观念。 特别是孟子的一些政治哲 ; , , 学思想, “民为贵, 如 社稷次之, 君为轻” “贼仁者谓之‘贼 ’ 贼义者谓之‘残 ’ ‘一夫’ 闻诛一夫纣 。 ” “君有大过则谏, ; 残贼之人谓之 未闻弑君也 反覆之而 不听, 则易位” 等内容, 被后人看作是对这种革命观念的具体阐发和进一步深 化, “在二千年以前, 认为 已经肯定了政治的革命权利及人民对统治者的报复权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revolutionary  revolutionary解锁  revolutionary下载  revolutionaryroad  revolutionary闪退  revolutionary工具  revolutionaryexe  revolutionary无反应  revolutionaryio  prerevolutio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