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校学员训练伤 > 火力战步入体系时代
  • 火力战步入体系时代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4-09-13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7 2 0 1 4 年7月20日星期日 中国军校责任编辑 / 王通化 胡春华 陆荣军 张琳 E-mail:zgjxjfjb@163.com 育人,我们共同的责任 —— —森林指挥部大力支持警种学院办学纪事 张景强 赵英杰 吕飞"火场上火势发生突变, 应如何处 置? 下面,我通过亲身经历过的两个案 例,给大家讲一下不同地形环境下的处 置要点……" 课堂上气氛活跃,教员讲得绘声绘 色,学员听得津津有味. 这是警种学院 新选调的教官王保胜的一堂课. 王保胜在森林部队先后担任过排 长、中队主官,有过几十次的灭火作战 经历. 该学院领导介绍说:"让参加过扑火 的讲灭火,让有过部队经历的讲任职. 像 这种课,目前在学院占很大比重. " 前几年部队反馈的情况显示,毕 业学员到基层 "兵不会带、火 不会打"的问题十分突出. 该学院党委分析后 认为, 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员离开基层 时间过长、没有实践经验,讲 理论多,讲应用少. 为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该学 院向森林指挥部提出请求, 希望能派 出有基层实战经验的干部到学院担任 教官. 森林指挥部给予大力支持,在自 身任务重、骨干少的情况下,连续 3 年 为学院选调了 27 名一线优秀骨干,有 效改善了学院的师资队伍结构, 教学 质量显著提升. 过去,教员一上实装课就"头大". 因为缺少教学装备,教员只能空对空地 对学员讲些装备的性能和原理,一些学 员毕业后到了基层部队,连战士都会使 用的装备,学员见都没见过,何谈带兵、 身先士卒! 森林指挥部了解到这一情况 后, 一次性向学院赠送了 18 种525 台 教学装备. 森林指挥部领导在赠送仪式上说: "育人,我们共同的责任. 院校、部队本来 就是一家,分工不同,你们是培养人才, 我们是使用人才, 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 标,能打仗、打胜仗. "基于这一认识,他 们把学院纳入装备保障范围, 做到凡是 配发部队使用的灭火装备, 都无偿提供 给学院一部分,供教学使用. 不仅如此, 他们还主动为学院提供教学场地、 教学 实习基地,供学员参观见学,实兵实训. 与此同时,森林指挥部会同学院一起,研 究谋划课程设计,让学员在校掌握的,正 是部队需要的. 警种学院领导深有感触地说:"近 年来,新毕业学员之所以能很快适应第 一任职需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森林指 挥部的大力支持. " 答好实践教学这张考卷 —— —信息工程大学系统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纪实 周元实弹射击、400 米障碍、单兵战术、 信号调制解调……在今年总部毕业联 考中,9 成以上学员通过考核. 物联网、 电子设计竞赛……在去 年国际、国家级学科竞赛中,40 人次获 得一等奖、二等奖. "这不仅是学员的一张答卷,更是 学院实践教学的一张答卷. "信息工程 大学系统工程学院领导说,近年来,他 们紧紧抓住实践教学这块学员能力生 成的敲门砖,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1 1 你能想到吗? 创新项目 申报答辩会上, 正在接受评 委挑剔提问的,竟是一名本科学员! 你能想到吗? 传感器感知技术考 场上,学员们拿到的"考卷"竟是一块 块电路板! 过去, 专业教学基本上以灌输为 主,实践环节主要为验证性实验. 背会 教案就能考高分是老生的法宝, 高年 级学员的实验报告如"传家宝"般流传 在历届学员手中. 早就知道结果的知 识,让学员学得乏味、教员教得枯燥.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个学院 深化启发式、 研讨式教学模式, 开放 式、自命题实验课程,全时段全方位开 放实验室, 为学员动手实践提供优越 的软硬件条件; 创新实践学分制考试 模式,让学员走出教室,拿起烙铁和仪 器;成立学员军事训练自主委员会,让学员成为军事科目的小教员,"要我练"迅速转变为"我要练"…… "现在,教员一本教案讲三年已经 不行了! "该学院教授吴瑛感慨地说, 工作量成倍增长的背后,是教学相长, 能力互促. 2 2 得知总部首次择优申报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学院领导立即敏锐地意识到: 这是 提升实践化教学科研水平的难得机遇,必须紧抓不放! 这是一场攻坚战. 实验室部署,雷雪、冉晓旻、杨宾等教研室主任亲自上 阵. 准备申报材料,申报团队成员连续 11 个月夜以继日,奋战在工作台、奔走 在档案室. 在他们的努力下, 信号分析与处 理实验教学中心以全军排名第二的成 绩成功申报. 这一年里,国家工程实验 室分中心、 通信类军队重点实验室也 相继申报成功. 这些高端平台的建设, 形成了资源高度融合的学研战实践体 系,增强了办学育人的核心能力. 该学院领导说:"实验平台的成功 申报,让我们在实践教学科研体系中, 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更高远的目标. " 3 3 "毫不保留向一线单位开 放核心技术, 毫不保留为一 线单位解决技术难题, 毫不保留向一 线单位输送人力支持. " 去年 12 月, 在全军某技术交流会 上,该学院的 3 个"毫不保留"让与会者 印象深刻. 该学院领导认为, 基础理论和应 用技术研究, 只有通过战场的实践应 用,才能形成战斗力,才能有更高的发 展目标. 为此,他们着眼部队需求加快 完善联动机制, 在供需对接中找准教 学改革的支点、服务部队的接点. 积极向一线部队发布典型成果, 帮助一线单位解决技术难题, 安排教 员参与部队综合演练……在开放的平 台上, 技术实践正在源源不断地为该 学院建设发展注入着强大动力. 瞩目世界通信技术领域, 颠覆性 革新不断涌现. 展望明天,该学院将会 有更多技术研究成果直通一线战场. 国防科技大学学员侯典垚—— — 肩扛一道杠 胸装天下事 黄伟本报记者 王握文 打开全军政工网,登录"建言献策" 栏目,在今年"建言献策之星"中,国防科 技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学员侯典 垚赫然在列. 一位大三学员,何以能获此荣耀?一 组数据,足以说明侯典垚实至名归:去年 下半年以来,侯典垚共在全军政工网"建 言献策"专栏刊登文章 22 篇,其中 13 篇 被评为"优秀稿件",5 篇被评为"精华稿 件",有些稿件还被报送总部领导参阅. 谈起侯典垚, 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 干部、教员说他"不简单",同学们说他"好 厉害", 网友看了他的文章则不断地 "点赞". 侯典垚所在学院政委张作胜评价他 是"一个理想高远又脚踏实地的好苗子". "知之愈深,出之愈真."侯典垚特别 注意从一名学员的视角, 关注和思考军 队院校的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问 题,常常与干部、教员和同学们进行探讨 和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有了这 方面的积累和思考之后, 他先后写出了 《对改革合训分流人才培养的建议》《学 员视角下增加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性和感 召力的思考》《学员视角下对"水土不服" 的启示与思考》《对军校连队化管理模式 改革的四点建议》《从两个零谈战斗力标 准》《莫为制度惯性所困》 等着眼全局又 接地气的文章. 一个学员写出这么多文章, 会不会 影响学习训练? 侯典垚回答: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他优异的成绩和连续 3 年被 评为学院优秀学员、3 次获得学院嘉奖 就是最好的佐证. 侯典垚不仅自己爱好 写作, 还在学员旅组织成立了理论学习 小组,每周探讨一个话题,组织一次学习 交流,通过思想碰撞升华认识,提高思维 层次.今年以来,这个理论小组有 7 名学 员在全军政工网"建言献策"栏目刊登了 稿件,发稿数量占全校的 75%. 肩扛一道杠,胸装天下事.侯典垚很 喜欢金一南在 《苦难辉煌》 中写的一句 话:"仅从个人苦乐出发, 中国永远也出 不了孙中山、毛泽东."他说,作为军校学 员,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有"家 国天下"的情怀,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 强军梦, 在强军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 价值,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能担当重任 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毕业季,听听"张华班"的故事 张智军 王立毕业时节,盘点5年军校收获,第 四军医大学"张 华班"12 名学员喜上眉梢:2 人保送研究生、1 人荣立三等功、10 人被评为优秀学员、发表论文12 篇、1 人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硕果累 累的背后离不开该校烈士张华精神的滋养. "张华当年跳入粪池救人、 壮烈牺 牲, 他那一跳跨越时空, 至今让我们仰 望. ""张华班"班长姜涪宝告诉笔者,他 们入校领的第一本书是《张华传》,上的 第一课是"张华精神",过的第一次党团 活动是"学张华精神,做英雄传人". "这 五年, 我们的成长注定与张华这个名字 紧紧相连, 我们的身上已经烙上了英雄 印记. "姜涪宝说. 临近毕业,"张华班" 组织了系列毕 业季活动. 除了毕业汇演、毕业寄语、青 春年华展活动外, 还创意开展 "镌刻时 光,放飞梦想"时间胶囊活动,写下了对 未来军旅生涯的憧憬,相约 10 年后回校 时开启,重温在"张华班"的青春岁月. 前两天, 该校隆重举行 "张华连"、 "张华班"授牌形式. 该校政治部领导语 重心长地说:"你们即将离开母校, 走向 工作岗位,作为张华传人,要树立远大理 想,扎根部队建设,献身强军实践,让'张 华精神'在军营生根发芽! " 武警工程大学 科学组训减少训练伤 本报讯 周辉报道:日前,武警工 程大学学员五旅邀请医学专家给学员 代表和各连军事主官授课.专家传授了 快速恢复技巧和预防伤病的方法.在专 家的建议下,该校要求训练过程中各连 干部必须全程跟训,各班、排组训时指 定安全员,科学组训减少训练伤. 陆军航空兵学院 举办强军目标知识竞赛 本报讯 倪天宝、 许玉可报道:7 月上旬,陆军航空兵学院在全体党员干 部和学员中举办了一场践行强军目标 应知必会知识竞赛,深入推动习主席系 列重要讲话精神进入教材、进入课堂、 进入头脑,培塑官兵忠诚基因,引导官 兵勇担强军重任. 火力战步入体系时代 —— —我军首次依托院校组织炮兵指挥对抗演练闻思录 徐新周燕虎 本报记者 代烽仲夏时节,代号为"火力-2014·南京 A"的炮兵指挥对抗 演练在南京炮兵学院拉开战幕. 由该院部分教员和团级指挥 专业学员组成的蓝方,同北京军区某炮兵旅扮演的红方,依托 该院自主研发的"炮兵指挥对抗系统",展开了一场体系作战 背景下的指挥对抗演练. 这是我军首次依托院校组织炮兵指挥对抗演练. 这场演 练将为全军兵种部队开展指挥对抗演练提供哪些借鉴? 6 月下 旬,记者走进演训场,寻找答案. 从"单打独斗"到体系背景对抗—— — 炮兵部队演练告别"左手打右手" "和一支临时组建的院校蓝军搞对抗,那还不十拿九稳? "演练前,得知对手是院校教员和学员,红方参演官兵信 心十足. 谁知演练刚拉开战幕,红方便接连受挫:侦察雷达刚一启 动,对方无人机已在上空盘旋;火箭炮阵地构工还未完成,对 方战术导弹便倾泻而下…… "这是咋回事? "红方迅即召开作战会议,分析研判敌情. 当各种情况汇总到指挥所时,指挥员这才回过味来:这次的蓝 方不是以往一个简单的炮兵群指挥所, 而是一个完整的合成 战役兵力指挥所! "指挥所编成不一样,这仗怎么打? 力量不对等,对抗怎么 抗? "红方指挥员找到导演部理论. "未来信息化战场,谁规定炮兵只能'单打独斗'? 作战力 量都给你们了,你们不善于运用,能怪谁? "导演部丝毫不留 情面. 生气归生气,红方指挥员其实心知肚明:部队之所以接连 触礁翻船,关键在于缺乏体系作战意识. 平时参加炮兵指挥对 抗,经常是"就炮兵练炮兵",扮演蓝方的多为友邻部队,编制、 装备、战法几乎一模一样,如同"左手打右手"一般. 一场演练,几多思考. 紧盯电子地图上由于兵力装备不断 损耗而呈现的片片黑色,红方指挥员清醒地意识到:未来战争 是体系与体系对抗,只有把炮兵力量融入体系作战,实现信息 火力的跨域聚能,才能促进战斗力转型不断升级. 从文书计划导调到系统随机导调—— — 打赢未来战争拒绝"脚本式"演练 导调中心,键盘声密如雨点. 数百份导调文书在声、光、 电、磁交织的多维空间纵横奔流,瞬间直达不同地域、不同方 向、不同层级的各个作战席位. "不好,阵地上空发现'敌'无人机! "红方某营营长朱伟立 即向群长报告,请求火力打击. 然而,还没等上级命令下达,"敌"无人机一个侧飞,便消失 在了蓝天白云间. 朱营长一拍大腿:"煮熟的鸭子又飞走了! " "靠层层请示打仗,哪道菜都甭想赶上! "正在导调大厅观 看演练的南京炮兵学院领导谈到,以前依靠文书计划导调,营长 的处理并无不妥, 而此次演练依靠系统根据双方战 场态势进行随机导调,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打赢未来 战争必须拒绝"脚本式"演练. 随后演练中,红方迅速把目光聚焦到战场变化 上. 你开进我阻击,你进攻我突袭……即使在多门 火炮瞄准系统完全受损的情况下, 他们仍不气馁, 采用瞠线瞄准法进行指挥射击,一举端掉了蓝方炮 阵地. "系统导调可以全面检验和磨砺指挥员战场应 变能力. "该学院训练部领导说,"现代战场就是一 个'万花筒',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要想立于不 败之地,必须走一步看三步,而不是被对手牵着鼻 子走. " 从凭空想象到真打实抗—— — 仿真系统让模拟战场栩栩如生 随着双方战斗行动不时变化,导演大厅的屏幕 上,实时生成各个战场环境,双方作战行动一览无 余. "从军 30 多载,大小演练参加了几十次,数这一 仗打得最惊险刺激,让我终身难忘."演练结束时,红 方指挥员意味深长地说,过去部队搞对抗演练,虽然 卫星侦察、空中打击、电子干扰等科目一应俱全,但 由于缺乏系统支撑和场地支持,部队演练很多时候 都是在凭空想象"下盲棋". "部队的难题就是院校攻关的课题. "该学院领导告诉记 者,今年初,他们针对部队指挥对抗演不了、演不好、演不真的 现象,从全院各个专业抽调 67 名技术人员集智攻关,自主研 发了"炮兵指挥对抗系统",构建了多维一体、虚实结合的情报 仿真环境、信火精打体系破击的仿真交战环境、全程跟踪量化 分析的精确评估环境等多个仿真环境, 可以对指挥对抗进行 全过程、全要素模拟仿真. 记者在导调大厅看到,信息作战、体系破击、多维突击等 种种新战法轮番上演,逼着双方指挥员使出浑身解数. 一次战 斗中,红方利用假阵地吸引了蓝方火力后,迅速对蓝方炮阵地 进行反打击;蓝方不甘心吃亏,以牙还牙,呼唤空中火力将红 方炮阵地炸了个底朝天…… 从概略评估到精确评估—— — "数字裁判"让战场输赢一目了然 "这架飞机不是被打掉了吗? 怎么判我们没有完成作战任 务? "红方指挥员向导演部提出质疑. 鼠标轻点,战况回放至当日. 蓝方一架战机飞临红方阵地 上空,红方协调防空火炮进行反击. 屏幕显示蓝方战机当时的 高度是 6100 米,而红方防空火炮的有效射高是 6000 米. 系统经过严密计算,显示战机的毁伤概率不到 5%,不影 响继续作战. 屏幕上,战场目标数据、战损数据、态势数据等多张红蓝 双方对比表格不断刷新. 看到这,原本理直气壮的红方指挥员 已是心服口服. 记者看到,红蓝双方目标毁伤、火力打击、人装损伤等千 余组数据、百余张图表将对抗过程中的"胜招败笔"记录得一 清二楚,让红蓝双方输赢一目了然. "数字裁判"的背后是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学院专门研发 了"辅助裁评系统",评估体系由 5 个一级指标、19 个二级指标 和500 多个评估点组成,24 名信息采集员全程实施监控,较好 地解决了以往对抗输赢难评判的难题. 网上裁决越精细,指挥对抗就越激烈. 红蓝双方贯彻"信 息主导、火力主战、毁伤主控、联合主胜"的现代作战理念,围绕"侦、控、打、评、保",展开了一场场生死搏斗…… 左图:南京炮兵学院炮兵指挥对抗演练导调大厅. 本报特约通讯员 肖日东摄 靠拢部队的"门道"亟须摸清于超院校教育贯彻战斗力标准,不是简 单的一句口号, 需要进一步向部队靠 拢、向实战聚焦. 如何靠拢、如何聚焦? 这里面的"门道"亟须摸清. 参与此次炮兵指挥对抗演练,我们 受益匪浅. 这场演练,演的是体系背景 下炮兵领域前沿作战课题,练的是炮兵 部队作战训练的突出难题,中间每一道 环节无不在昭示:院校靠拢部队有"门道". 靠拢部队贵在知晓部队. 院校靠拢 部队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不能隔 山打牛、自说自话,应弄清摸准部队建 设的方向需求、 战法训法的特点规律、 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把部队需求当作 教学追求, 把训练难题当作攻关课题, 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靠拢才能事半功 倍、激发活力. 靠拢部队重在服务部队. 技术和人 才是院校最鲜明、最突出的优势. 体系 作战的概念已经提出多年,但炮兵部队 作战训练之所以还留有"机械化"的尾 巴和影子,不是部队刻意拒绝、一味躲 避,而是缺乏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对此,院校应把服务部队当作靠拢部队的 关键环节和有效途径,运用自身优势帮 助部队突破瓶颈、破解难题. 靠拢部队成在携手部队.俗话说:"锅不热,饼不贴. "靠拢部队不能 单靠院校"一 厢情愿",而应发挥院校技术优势领先和部队实战经验丰富的突出优势,联教联训,携手并肩共同查漏补缺. (本文作者为南京炮兵学院院长)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黄埔军校学员名单  黄埔军校学员谁最厉害  黄埔军校所有学员照片  黄埔军校学员全部名单  中国漂亮女军校学员  军校女学员生活照片  军校学员部队实习报告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照片  4+1军校学员毕业分配  中国军校女学员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