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
第八讲
穆旦与九叶诗派本章要掌握的内容
- 新诗发展简况
- 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趋向
- 九叶诗派“感性与知性融合”和“新诗戏剧化”的诗学主张
- 穆旦生平、创作情况及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 穆旦诗歌的三个主题和艺术创新
新诗发展的几个阶段(一)
- 初创期
- 1917年2月,最早的白话诗 :《新青年》发表胡适《白话诗八首》
- 1919年10月,胡适的《论新诗》被朱自清称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
- 1920年《新诗集(第1集)》(收胡适、刘半农、周作人、康白情、郭沫若等15人的102首作品)是现代第一部白话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是现代第一部个人新诗集
- 1921年8月,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女神》,诗体的大解放,诗歌回归抒情本质,极大个性化
- 1922年1月,叶圣陶、朱自清、俞平伯等创办《诗》月刊,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刊物;3月俞平伯《冬夜》和康白情《草儿》出版;6月文学研究会的朱自清、周作人等出版诗合集《雪朝》;8月湖畔诗社的汪静之出版《蕙的风》,现代第一部爱情诗集
新诗发展的几个阶段(二)
- 探索期
- 1923年1月和5月,冰心出版两部小诗集《繁星》、《春水》;9月,闻一多《红烛》;郭沫若诗文集《星空》;
- 1925年1月,蒋光慈《新梦》,现代文学史最早出现的无产阶级诗歌;8月,徐志摩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李金发诗集《微雨》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象征派诗歌的产生;
- 1926年4月1日,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创刊,标志着“新格律诗”运动的开始和前期新月派的正式形成;5月,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试图通过格律化的努力建立“中国式”的新诗;李金发的《为幸福而歌》
- 1927年4月和7月,冯至《昨日之歌》和鲁迅《野草》先后出版,《野草》是鲁迅的第一部散文诗集,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散文诗集;此外,有蒋光慈《哀中国》、李金发的《食客与凶年》、徐志摩的《翡冷翠的一夜》等
新诗发展的几个阶段(三)
- 成熟期:诗歌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大众化(非诗化)、贵族化(纯诗化)
- 1928年1月,闻一多《死水》;郭沫若《前茅》《恢复》,代表无产阶级诗歌运动的开始;8月,戴望舒《雨巷》发表,显示了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势;《新月》创刊,后期新月派形成的标志;12月,徐志摩《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