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液压油泵
- 3.1 油泵概述
- (1)工作原理
油泵是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
它的工作原理如图3-1所示。
图3-1 油泵工作原理简图
- 油泵正常工作需要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 ①、密封油腔a的容积变化是油泵实现吸油和压油的根本原因。油泵一般都称为容积式泵。油泵的理论流量只决定于其结构参数和转速,而与压力无关。
- ②、在吸油过程中,必须使油箱与大气相通,这是吸油的必要条件。在压油过程中,油压的高低决定于输出油路中所遇到的阻力,即决定于外载,这是形成油压的条件。
- ③、单向阀2、4是油泵的配油装置,配油装置是油泵正常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 (2)分类
- 容积式油泵,按其流量是否可以改变而分为定量油泵和变量油泵。
- 变量油泵的几何尺寸(即密封容积的变化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在不改变转速的情况下就能改变流量。
- 定量油泵的几何尺寸是固定的,只有改变转速才能改变流量(但改变转速的方法实际上几乎不使用)。
- 容积式泵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齿轮泵(代号“CB”)、叶片泵(代号“YB”)、柱塞泵(代号“ZB”)和螺杆泵(代号“RB”)四种。
- 齿轮泵和螺杆泵是定量泵,叶片泵和柱塞泵可制成定量泵。
- (3)油泵的性能参数
- 1)压力p(单位为Pa):
- 额定压力――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标准规定连续运转的最高压力;
- 工作压力――泵实际工作的压力。实际工作,泵的压力是随负载而决定的;
- 吸入压力――泵进口处的压力;
- 最高允许压力――按标准,超过额定压力所允许的短暂运行的最高压力。
- 2)排量和流量:
- 排量V――油泵每旋转一弧度,由其几何尺寸计算得到的排出液体的体积;(m3/rad)
- 理论流量q t――在不考虑泄漏的情况下,泵在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液体体积(m3/s),
- q t=ωV= (ω、n为泵的角速度和转速,V每转排出的体积)
- 实际流量q――泵工作时实际排出
的流量(q = q t – Δq ),Δq为损失
流量;
- 额定流量q n――泵在额定压力和
额定转速下输出的实际流量(m3/s)。
(油泵的流量q与工作压力p的关系,
如图3-2所示)
- 3)功率和效率:
- ① 功率:
- 有理论输入功率P r t、实际输入功率P r,理论输出功率P t、实际输出功率P。
理论输入功率P r t(或理论输出功率P t):
P r t=P t=q t Δp(N?m/s);
- 实际输入功率P r:P r=ωT= (N?m/s);
- 实际输出功率P :P=q Δp(N?m/s)。
- ② 效率:有容积效率η v、机械效率η m、总效率η。
- A. 容积效率ηv(主要与泄漏有关):ηv=P/Pt=q/qt=1-Δq/qt;
- B. 机械效率ηm(主要与机械摩擦有关):ηm=Pt/Pr= q t?Δp/Pr;
- C. 总效率η(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实际输入功率之比):η=P/Pr = ηvηm
- 效率η、流量q、功率P、压力p之间的关系,如力图3-3示。
- 3.2 齿轮泵
- (1)、工作原理
- 如图5-24所示。
- 当齿轮泵旋转时,轮齿脱离啮合的一侧,轮齿退出齿间,其密封容积变大,经吸油管路被吸入该腔的齿间,完成吸油过程;
- 而另一侧,轮齿进入啮合,占据齿间,使密封容积减小,油液受到压缩,并从压油管路挤出去,完成压油过程。
- 因此,齿轮泵中,轮齿脱离啮合的一腔是吸油腔,轮齿进入啮合的一腔是压油腔。当齿轮不断旋转,吸油腔就不断从油箱吸油,而压油腔不断将压力油挤出去。
- (2)、困油现象
- 在齿轮泵中,齿轮的啮合系数要大于1(一般ε=1.4)才能保证齿轮正常工作。在啮合过程中,这种出现在一小段时间内两对轮齿同时处于啮合状态的情况,如图5-25所示。
- 由同时啮合的两种轮齿的表面和前后端盖所构成的密封容积,称为困油区。
- 当困油区由大变小时,其中的油液受到挤压,油压急剧升高;当困油区由小变大时,区内会形成部分真空。这种现象称为困油现象。
- 消除困油现象的方法是:在前后端盖上开卸荷槽,如图5-25中的虚线所示。
- 原理为:当闭死容积由大变小时,始终通过右边的卸荷槽与压油腔相通,以便将闭死容积内的油液排到压油腔;当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始终通过左边的卸荷槽与吸油腔相通,避免出现真空。
- (3)齿轮泵流量的近似计算 (P59)
- 齿轮泵旋转的理论排油量q为:
(m3/r)
- (q即为主动齿轮顶圆与基圆之间的环形圆形柱的体积,一周等于2π弧度)
D——齿轮的节圆直径(D=mZ);
h——轮齿的有效工作高度(h=2m);
b——齿宽; Z——齿轮齿数; m——齿轮模数。
- 齿轮每秒钟的流量Q为:
(m3/r)
ηv——油泵的容积效率; n——油泵转速(r/min)。
- (4)齿轮油泵的特点及应用
- 齿轮油泵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工作可靠、对杂质的敏感性不高;
- 其缺点是:径向液压力不平衡,容积效率不高,流量的脉动较大,零件的互换性较差;轮齿泵宜用于环境较差、转动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在冶金、铸造设备上应用广泛。
- (5)齿轮油泵的泄漏及防泄漏措施
- 效率是衡量齿轮泵工作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泄漏直接影响齿轮泵的容积效率。
- 其泄漏有三种途径(图3-6):
- ①.端面间隙的泄漏(占75~80%);
- ②.径向间隙的泄漏(占15~20%);
- ③ .齿面啮合处间隙的泄漏(通常
很少,一般不考虑)。
- 1)端面间隙的自动补偿
- ① 浮动轴套(或浮动侧板)
式补偿装置(图3-7)
- A. 工作原理:(图3-7)
- 两个互相啮合的齿轮支承
在前、后轴套的轴承里,轴
套可在壳体作轴向浮动。从
压油腔引至轴套外端面的油
液,产生作用于Fl=A1pg,
此力把轴套压向齿轮端面,
减小端面间隙。
齿轮端面产生的反推力:Ff =A2pm。
泵起动时,浮动轴套在弹性元件(橡胶密封圈或弹簧)的弹力Ft作用下,贴紧齿轮端面以保证密封。
一般,Fl+Ft = (1~1.2) Ff
- B. 典型结构
- i). 补偿面为“8”字形的浮动轴套(图3-8)。在“8”字形面积A1上作用着由孔B引入的压力油;空载时,O形密封圈使浮动轴套自动紧贴在齿轮端面上,A孔可把内泄油引入吸油腔。
- ii). 补偿面为偏心“8”字形的浮动轴套(图3-9)。偏心的作用是:使合力的作用线偏向压油腔一侧,从而使压紧力的作用线与反推力的作用线重合,避免产生力偶。
- iii). 分区压力补偿的“8”字形浮动侧板。
(详见,P64,图3-10)
- ②弹性侧板(或称挠性侧板)式补偿装置(图3-11)
- 弹性侧板的
补偿原理与
浮动轴套的
相同。只是
侧板在压力
油的作用下
产生弹性变
形,减少间隙。
- 2)径向间隙的自动补偿(图3-15)
- 在工作压力pg的作用下,使补偿板上的压紧力(F=pgA)与补偿侧板下面的反推力平衡使间隙最小。
- 3)外啮合齿轮泵的径向力及减少径向力的措施
- ①.径向力分布:
- ②.减小径向力的措施:
齿轮泵的工作压力越高,径向力越大,会降低轴寿命、使变形加大甚至出现齿顶刮壳现象。为此,除了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外,还应尽量减小径向力,具体措施为:
- i).合理选择齿宽B和齿顶圆直径De:
因为,当工作压力Δp和排量V一定时,齿轮轴所受的径向力与De成反比、与B0.5成正比。故减小B、增大De可以减小径向力。
- ii).缩小压油腔尺寸:压油腔的包角越小、径向力越小。
- iii).将压油腔扩大到接近吸油腔侧:使对称区域的径向力得到平衡,减少径向力。(图3-14)
- iv).将吸油腔扩大到接近压油腔侧:只留1~2个齿起密封作用。这种结构既可减少径向、又可提高容积效率(图3-15)。
- v).液压平衡法:在过渡区开设两个平衡油槽,分别与低、高压腔相通。(图3-16)
- (6)其它形式的齿轮泵
- 1)渐开线内啮合齿轮泵
- i. 工作原理:图3-17
- 相互啮合的小齿轮1和内齿
环3之间有月牙板2,将吸
油腔4和压油腔5隔开。当
小齿轮按图示方向旋转时,
内齿环也以相同方向旋转。
图中上半部轮齿脱开处,
齿间容积扩大,形成真空,
为吸油腔;下部轮齿进入啮
合处,齿间容积缩小,为压
油区。
- ii. 内啮合齿轮泵结构:
- 如图3-18所示为带溢流阀的内啮合齿轮泵。当泵的出口压力达到或超过由弹簧10所设定的压力时,高压油克服弹簧力、顶开锥阀芯溢流(进入吸油腔)。
- iii. 排量及流量计算:
- “内啮合齿轮泵”与“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相同,其排量及流量计算的方法也相同。
- 排量V:
(m3/rad)
- 流量q:
(m3/s)
- iv. 内啮合齿轮泵的特点:
- 流量、压力的脉动小;
- 噪声低,无困油现象;
- 轮齿接触应力小,磨损小,寿命长;
- 零件加工困难,成本高,价格贵。
- 2)内外转子式摆线齿轮泵 (P71~73,图3-19、图3-20)
齿形曲线采用摆线,故称摆线泵。
- i. 工作原理:图3-19
一对偏心啮合的内外转子,其偏心为e;外转子的齿数比内转子的齿数多一个。图(a)所示位置时的A腔容积最小,图(d)所示位置的A腔容积最大;由(a)至(d)吸油,而由(d)至(a)压油。
- ii. 内外转子式摆线齿轮泵结构:图3-20
- 结构特点:
- (1) 三片式结构,内、外转子安装在泵体2内,两个定位圆柱销3用以保证泵体与前后的偏心距。
- (2) 在后盖上有月牙形进、出油槽(图中的虚线所示)分别与进、出油口相通;前盖上设有与后盖相对称的平衡油槽,用来平衡泵内的轴向压力。
- (3) 在轴13和后盖4上设有泄漏油孔(至油箱)。在泵体的两端面上开有环形的平面卸荷槽19和油孔,可将泵的接合面处泄漏的油液引入后盖上的泄漏孔。
- iii). 计算及特点:
- 排量V及流量q的计算公式,详见教材P73页。
- 该泵的优点是:结构小巧、零件数少、工作容积大;
- 缺点是:流量不均匀、脉动量大,啮合处间隙泄漏大。通常用作低压系统的补油、润滑等辅助泵。
(习题:练习3-6、3-7)
- 3-3 螺杆泵(P73~74,图3-21)
- (1) 特点:具有结构紧揍、体积小、重量轻,流量压力无脉动、噪声低、运转平稳,自吸能力强、允许高速转动,对油液污染不敏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加工精度较高、制造成本及价格较昂贵。广泛用于国防、航空等要求较高的机械行业。
- (2) 分类:按螺杆的根数分类为:单螺杆泵、双螺杆泵、三螺杆泵、四螺杆泵、五螺杆泵;按螺杆的横截面齿形分类为:摆线齿形螺杆泵、摆线-渐开线齿形螺杆泵、圆形齿形螺杆泵。
- (3) 典型结构:LB型三螺杆泵的结构如图3-21所示。
1、后盖;2、壳体;3、主动螺杆(凸螺杆);4、从动螺杆(凹螺杆);5、前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