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我看结石奶粉事件
文/刘夙
9月9日,甘肃的《兰州晨报》率先公开报道了三鹿奶粉导致婴儿肾结石,从而拉开
了中国乳业危机的序幕。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内,网上网下的各路人马,已经就此事发表
了太多的意见。随着事情的逐渐明朗,大家已经在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一,政府负责
食品安全的有关部门(主要是质检总局、各地质监局以及中央和各地的食品药品质量监
督局)不作为,可能还存在腐败;二,相关企业见利忘义;三,不法奶贩子和奶农道德
败坏;四,发生这样严重的事情,既有制度的问题,也有社会道德的问题。
对于上述共识,我不想再多说什么了。我想谈谈大多数人不怎么注意的问题——消
费者自身的问题。
饮食,基本是一件私人的事情,或者用政治学的术语说,是“己域”的事情。所
以,单纯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在一个物资不匮乏的国家,谁想怎么吃东西,几乎是完全
自由的——只要他有足够的钱。然而,健康的饮食却不是任意的。如果我们从伦理学的
角度出发,把“贵生”(善待自己的生命)作为一条道德准则,以健康饮食作为这条道
德准则的一条行为规范的话,那么饮食就不是完全自由的,不健康的饮食是不应当提倡
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健康饮食,善待自己的生命。
要做到健康饮食,就必须掌握营养学、食品工艺学以至农学的一些知识。这些学科
发展到今天,虽然已经堪称博大精深,但是基础知识还是简单易懂的。每天花上几分钟
时间,了解一些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常识,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只不过常常有人不屑去做罢了。这种不屑做的结果之一,就是自己做不到健康饮食,到
头来只能贻害自己的身体,可谓损己不利人。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食品知识的匮乏,还会给不良商家的造假掺假留下可乘之机。
就拿结石奶粉事件来说,这件具体的食品安全事件,反映的是中国乳业市场的整体畸
形。在一个正常的乳业市场中,巴氏杀菌奶(即“鲜牛奶”)应该在非发酵液态奶中占
压倒性优势,而超高温灭菌奶(即“纯牛奶”)应该只占很小的比例。欧美国家正是这
样。这是因为与生鲜牛奶相比,巴氏杀菌奶的营养损失不大,而超高温灭菌奶却使牛奶
营养有较多的损失,从营养学的角度讲,当然是巴氏杀菌奶更有营养。但是在中国,情
况却反了过来,超高温灭菌奶占了较大比例。正是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之下,原本应该没
什么地位的超高温灭菌奶生产商,反而变得财大气粗,竟然可以联合起来通过所谓的
“禁鲜令”打压巴氏杀菌奶生产商,这就埋下了结石奶粉事件的伏笔。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巴氏杀菌奶因为风味接近生鲜牛奶,所以很难掺假,否则
很容易被喝过生鲜牛奶的消费者察觉。而超高温灭菌奶不仅造成牛奶营养的损失,也破
坏了鲜奶的口感,为了弥补,厂家就常常另加香精,这样就可以掩盖许多异味,也就给
原奶的掺假留下了空间[1]。假设,每个消费者都有正确的对乳制品工艺和营养的认
知,多喝巴氏杀菌奶,少喝超高温灭菌奶,那么超高温灭菌奶在市场上的比重就不会这
么大,相关的企业就不会这么嚣张,生鲜牛奶的收购也不会这么混乱,结石奶粉事件发
生的概率也就会变小了。
中国消费者食品知识的匮乏,有很多原因。科普不力,是一个直接原因。我到现
在,就没有见过几本像样的、科学的介绍营养学的普及型读物,往往都是一些另类的、
不科学的奇谈怪论,比如什么林光常、刘太医之类。至于介绍各种食品加工工艺的普及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