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 班集体的发展规律和教育原理
  • 班集体的发展规律和教育原理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10-05-04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2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diyxp家园-极速经典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最后,还必须指出:班集体发展受集体成员心理成熟水平的制约,如小学低年级儿童班集体发展的特点,可能性与高中班集体拉展特点,可能性是不同的,所以在理解班集体发展规律的同时,还要理解集体成员的心理一社会性发展的水平,避免用标准化,成人化的集体模式去看待和教育班集体.
    二,集体教育的原理
    在学校里,经常可以听到一些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的抱怨和无奈;"为什么班主任上课纪律好,而其他任科老师课上纪律特别糟糕 ""我已经反复教育多次,可这个班级就是缺少凝聚力,上进心.""这个学生已经教育了几十次,可为什么总是屡教不改 "等等.确实,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但问题的根源常常在教师身上,是由于教师"不了解集体的社会心理学原理",(苏霍姆林斯基语)没有意识到,面向集体的教育具有与学生个别教育不同的影响原理,也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集体教育的原理去影响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行为及心理.现代学校教育虽然十分重视学生的个别教育,但多数情况下,学校教育仍然以集体教育为主要方式.因而,理解和把握集体教育的基本原理,不仅是班主任,也是每一个教师应有的教育专业素养之一.
    所谓集体教育的原理,是指在集体教育情境中,教育者,学生个体和集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教育者有效利用集体情境,促进学生个体和集体共同发展的教育规律.理解和掌握集体教育的规律,可以在科学有效地培养集体的同时,发挥集体教育的巨大潜力,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
    关于集体教育的原理,最早是由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发现和提出的.他的"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进行教育"及"平行教育影响"的名言,简单和十分深刻地揭示了集体教育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后经苏霍姆林斯,彼得罗夫斯基,诺维柯娃等前苏联的集体教育专家的研究与实践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变革,以及教育社会心理学对集体教育情境的具体机制的分析,使我们对集体教育原理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综台各方面有关集体教育原理的阐述和我们的认识,集体教育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集体是教育的对象,目的和手段.
    按照马卡连柯的观点:教育的对象始终是"一伙人"和"一个人".即在班级教育的情境下,教育的对象不仅是作为个体的学生,而首先是班级学生集体,班级学生集体是一种特殊的学生主体,她具有集体的意识,情感态度,思维,性格,风气和关系系统,具有影响个体文化,心理,行为的特殊的机制和深刻的影响力.因而,培养了一个好的集体,就会有效地教育影响了"一伙人"中的每个人.从这一意义说,学生集体是教育的真正对象和目的所在,同时,集体也是教育学生的有效的手段.因而,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的原理",即是指教育者应合理运用"通过集体去教育影响学生"和"直接教育学生"两种平行协同的方式去有效地影响学生.具体地说,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应自觉地把学生集体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对象,通过科学的方式教育影响集体,提高集体的素质,并用集体影响个体,达到关注和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的:同时,教育者要把针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置于集体教育背景中来加以考虑,在教育个别学生的同时,科学地运用集体教育的因素,达到既教育了集体又教育学生个体的作用.
    (二)学生集体与个体在共同活动中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集体是由几十个不同个性的学生个体组成的,个体又始终是处在集体组织和人际关系之中的一个成员.集体与个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方面集体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思维方式,文化规范等等,会通过集体的关系,地位角色,舆论评价,比较模仿等社会心理机制影响着个体;另一方面,个体也以自己的个性,行为,知识经验,情感情绪,能力特长,价值观影响着集体.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每位学生的个性.但是集体与学生个性之间并不会自发地产生积极的互动关系.集体教育的原理告诉我们,学生集体与个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是集体的共同活动.所谓集体共同活动,即需要集体成员平等台作,相互配台,才能选成共同目标的活动.通过共同活动才能实现集体与个体的互动发展.班务管理活动,集体教育活动,教学活动等.虽然都具有集体性的特点,但如果没有形成目标共识和展开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就不能成为真正的集体共同活动.因而,在平时教育活动中,应努力通过共同活动设计和情境的优化,促使学生集体和个体在活动中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产生集体教育的共震效应.
    (三)通过集体实现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与发展
    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最本质的目的,也是集体教育的本质追求.学生的自我教育通常有两层含义:即作为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和作为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需要主体把自我作为认识,反思,教育的对象.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可以通过唤起集体的自我意识,形成集体发展和自我改变的愿望,组织集体活动与评价,强化集体自我教育的体验来进行.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同样包括.唤醒自我认识,提出自我教育的要求,实自我教育的行动和进行自我评价,反思等一系列心理过程.但是,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离不开集体,学生个体可以借助集体这面镜子来认识分析自我,激发自我发展的动力,选择自我教育的方向,并在集体的自我教育中学会自我教育.在教育中如果不重视发挥集体自我教育的作用,那么,要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并使学生个体自我教育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将会显得十分困难.同样,集体的自我教育也必须以个体的自我意识,自我教育能力为基础.因此,集体教育原理的核心是:通过集体自我教育实现每位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发展.即在引导学生集体自我教育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将学生的自我教育置于集体成员相互作用的丰富的集体教育活动之中.从而,使学生集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主体.

    上一页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怎样看待班级卫生值日  阜阳人怎么看待王怀中  佛教中如何看待肥胖  怎么看待生活中的美  如何看待中美汇率问题  如何看待收入分配不公  如何看待看病难看病贵  如何看待党内腐败问题  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