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为人的底线 > 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 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2006-12-01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文档基本属性
    文档语言:Simplified Chinese
    文档格式:doc
    文档作者:lijinglin
    关键词:
    主题:
    备注:
    点击这里显示更多文档属性
    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孔子道德形而上学研究
    沈顺福
    摘要:仁是孝,忠,义等.仁是善.善是一种道德价值.道德价值是主体的私意的表达.同时也是主体的一种赞叹与呼吁.相对于义的利是一种事实陈述.作为知识形态的陈述具有绝对性.孔子主张不要有这种绝对性,故智者需要动.性与天道是本体论话题.孔子不说.说了便会产生悖论.这也是孔子人性论矛盾的根本原因.中庸的真正精神是选择与实践.实践则是存在的真正在世方式.而选择的前提是德性的形成.反省,敬等便是途径.
    关键词:孔子;仁;中庸;善;性
    A Moral Metaphysical Investigation of Confucius
    SHEN Shun-fu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Zhou-Yi, Shandong University, 250100,Jinan, P.R.China)
    Abstract: Benevolence is loyalty, piety and righteousness. Benevolence is good, a moral value. Moral value is a private expression of subjectivity. It expresses some appraisal and appeal. Correspondingly, advantage is a sort of statement, which possesses some certainty. Confucius claims to avoid the situation. Therefore, the knower needs to act. Human nature and heaven are in the domain of ontology. Confucius seldom mentions them, for any mentioning must cause paradox. Mean means choice and practice. Practice exposes the real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 And the a prior condition for choice is the existence of virtue, which is obtained by the means of reflexion, respect and so forth.
    Key Words: Confucius, Benevolence, Mean, Good, Nature
    对孔子的哲学思想的研究是一个老课题.可是由于人们对哲学的理解的不足甚至是误解,人们并未真正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的理解,问题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第一,简单运用一些哲学理论作为解释基础,比如套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等模式来理解孔子思想,从而造成孔子不象孔子.关于这些,学术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毋庸多说了.第二,混淆了儒家哲学与儒家之间的区别.儒家思想是一种价值观.儒家哲学是一种哲学.价值观与哲学关心的食粮各不同的领域的问题.价值观关心的是:什么样的观点值得提倡 如何让这些观念普遍开来 等等.哲学关心的则是深藏在这些价值观背后的问题,如什么是善 善的标准是什么 善和主体的关系如何 什么是存在的真正 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形成价值论,知识论,现象论和本体论等哲学基本分支.本文将从这些角度来重新理解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道德形而上学思想.
    一,仁是善:什么是道德价值
    孔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仁.什么是仁 孔子对仁的核心理解是 "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仁即爱.爱的含义有多种.爱可以是行为.爱可以是事实现象.爱可以是规范,道德原则.爱可以是价值观.
    首先,仁是孝."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本,本原,发生处.什么是仁的发生处 孝弟.孝以事亲,弟以敬长.仁的最基本形式是孝.孔子将孝分为事养,哀悼与祭祀等.哀悼与祭祀可以说是儒家(教)孝道的延续.孔子称父母生时观其行,父母亡时观其哀,死后则观其祭.孔子的学生宰我以为三年之丧太久,一年之丧就够了,为此孔子指责他"不仁",认为"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通丧是在处理亲人死亡时人们普遍做的事情.如果不这样做,不仁.所谓不仁,即不符合儒家的价值观与德性.孔子向人们解释为什么要守三年孝:父母怀抱我们三年,父母去世我们为此伤心三年,这是很自然的事,即符合我们的本性的事情.因此儒家主张厚葬.

    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DOC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道德底线  电视剧道德底线  道德底线全集  道德底线在线观看  道德底线第二部  突破道德底线的电影  中国人的道德底线  沦陷的道德底线  道德底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