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精品课程申报表学院名称安全工程学院课程名称火灾动力学 课程负责人 季经纬 申报日期2011 年5月课程网址http://safe.cumt.edu.cn/jpkc/ 中国矿业大学教务处制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季经纬 性别男出生年月 1976.2 职称副教授 最后学历 研究生 高校教龄 8 1-1 基本 信息 所在学院 安全工程学院 电话 近五年完成的主要教学(包括实践教学)工作情况(不超过 5 门) 时间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时 课程性质 学生人数 2006~2011 火灾动力学 164201 48 专业课 300 2006~2011 火灾烟气控制 164101 48 专业课 300 2006~2011 火灾动力学课程设计 164210 1 周 实践环节 300 2006~2011 火灾烟气控制课程设计 164114 1 周 实践环节 300 2006~2011 认识实习 161201 3 周 实践环节 300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情况(不超过五项)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承担的主要工作 火灾烟气控制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网站建 设 学校 2 负责人 火灾动力学研究型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 2 负责人 火灾动力学精品课程建设 学校 2 主要完成人 消防工程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 省厅 3 主要完成人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情况(不超过 5 篇)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名称 刊物级别 发表时间 消防工程专业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核心 2009 消防工程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 置研究 2009 消防科技与工 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国内会议 2009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情况(不超过 5 项)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署名次序 获奖时间 火灾烟气控制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网站建 设 中国矿业大学 1 2008 消防工程新专业建设与实践 中国矿业大学 2 2006 校优秀教学质量奖 中国矿业大学 1 2010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情况(不超过五项) 课题名称 来源 年限 本人承担的主要工作 火灾条件下常见可燃物的辐射引燃规律及 判据研究 自然基金 3 负责人 贫氧条件下可燃物着火特性研究 校基金 3 负责人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不超过五篇)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名称 刊物级别 发表时间 署名次序 computer simulation of evacuation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2010 1 线性热流下可燃物着火时间的积分法预测 中国矿业大学学 报EI 2009 1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单室火灾热辐射计算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2008 1 火焰与烟气层热辐射的实验与蒙特卡洛法 模拟 中国矿业大学学 报EI 2008 1 常见可燃物燃烧特性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 报EI 2006 1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 获奖时间 署名次序 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国家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总局 2008 3 特殊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与应用研 究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09 3 1-3 学术 研究 2.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季经纬 男1976.2 副教授 安全技术及工程 课程负责人、主讲 程远平 男1963.9 教授 安全技术及工程 原课程负责人、主讲 李增华 男1965.12 教授 安全技术及工程 篇主讲 汪磊 男1981.10 讲师 安全技术及工程 助课、实验课 2-1 人员构成程庆迎 女1979.6 讲师 安全技术及工程 助课、实验课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 例) ;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本课程教师的知识结构合理,在师资队伍中,有教授 2 人,副教授 1 人,讲师2人,其中 4 人具有博士学位,1 人具有硕士学位.年龄结构为 40 岁以上 2 人, 30-39 岁3人,辅导教师及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 1:15. 主要成员长期从事消防工程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承担"火灾动力学" 、 "燃烧 学" 、 "火灾烟气控制" 、 "消防水灭火系统"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队伍中的各 位教师考核成绩均合格,其中季经纬 2009 年的考核成绩为优秀. 制定的以提升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为中心的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合理, 成效 显著.汪磊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进修 1 年,程庆迎为在职博士.季 经纬评为副教授,汪磊、程庆迎评为讲师.季经纬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 学术带头人、程庆迎入选校卓越教师培训计划.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 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 署名次序) (不超过十项) (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 (不超过五项) . 近5年来, 教学队伍的教研活动主要涉及消防工程专业课的教学, 承担教改 项目 4 项,包括: (1) 《火灾动力学》研究型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 (2) 《火灾动力学》精品课程建设 (3) 《火灾烟气控制》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网站建设 (4) 《水灭火工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 2 篇: (1)季经纬等,消防工程专业研究型本科教学体系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07 (2)季经纬等,消防工程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研究,2009 消防科 技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教学队伍获校教学成果奖 2 项,校优秀教学质量奖 1 项. (1)季经纬等,火灾烟气控制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网站建设,2008 (2)李增华、季经纬等,消防工程新专业建设与实践,2006 3. 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我校消防工程专业于 2001 年正式招生,专业培养方案经过 2004 和2008 年两 次调整,作为消防工程专业基础课的"火灾动力学"一直予以保留,并维持 48 学 时课堂教学和 1 周课程设计的教学计划不变. 2005 年前课程的主讲教师由程远平教 授担任,现为季经纬副教授. 在2008 版培养方案中, "火灾动力学"被确立为研究型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 法上做出新的调整, 强调研究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实验实践环节也做出相应调整, 加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 2010 年前,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是自编的讲义,而正式出版的自编教材于本学 期投入使用.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 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基础课,理论性较强,主要教学内容涉及到室内火灾发 展过程、典型火灾现象、火灾传热与烟气流动等.为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理论并 学以致用,我们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组织上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本课程共 48 学时,以课堂教学为主(38 学时) ,结合实验教学(4 学时)和上机实训(6 学时) . 主要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室内火灾发展过程与可燃物的燃烧性能;火灾中常见的热 传递问题;火源热释放速率模型和测试方法;火羽流和顶棚射流的流动特征;通风 口的气流流动特征等. 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我们本着学以致用,启发研究兴趣的指导思想,实验教学 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 包括材料着火性能实验、 典型场所火灾风险评估实验. 学生通过实地场所的调查,了解建筑可燃物种类及分布,根据材料着火性能结合火 灾区域模拟软件辅助分析,对该场所的火灾风险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通过 这样的实践性教学,使学生真正能够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由于问题的开放性,可采用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可以达到启发研究兴趣和 因材施教的效果.学生利用现有实验平台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1 项,校 科研训练计划 5 项,以及多项学院科研训练项目.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教材使用与建设 2010 年前,本课程采用自编教学讲义,经过多年试用和反复修改调整,2011 年出版了正式的"火灾动力学"教材. 扩充性资料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网站,向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料,包括中外文期刊库 链接、英文参考文献、火灾模拟软件下载等.课上也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 参考资料和学术资源进行知识扩充. 实践性教学环境 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比较完备,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下表为与本课程实 验教学相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其中基础参数实验仪器设备占有相当的比重,目的 是为了学生能够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能对某些科学问题展开研究,而不是仅 仅为了认识某一现象或再现某些过程.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1 红外测温仪 9 热流计 2 辐射热计 10 氧气分析仪 3 综合消防实验系统 11 多组份烟气分析仪 4 点着温度测试仪 12 全自动氧弹量热仪 5 氧指数分析仪 13 安捷伦数据采集器 6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炉 14 热辐射引燃实验台 7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箱 15 导热系数测试仪 8 铺地材料燃烧实验装置 16 建材难燃性试验装置 在实践教学环节做到了实验室预约开放,学生只要提前一周预约所需要的实验 仪器、设备,均可进行实验操作,不受实验学时数的限制. 网络教学环境 课程建设了教学网站,内容包括课程介绍、主讲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课 件、火灾科学的学术资源等,并集成了 BBS,供师生交流.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 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 1、强化学科研究思想传授.学科研究思想教育就是教给学生本学科在研究解 决科学问题时的学术思想和主要技术路线.通过对学科研究思想的教育可以使学生 对理论、方法和经验公式的研究背景和思路有清晰的认识,容易理解前人为何这样 研究,给学生创新的源动力. 2、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火灾动力学"的教学内容有 的部分理论性强,有的部分实践性强,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教学方式.如理 论性案例式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和课堂专题研讨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 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将一些学科背景知识和简单的理论演算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并 在课堂上讲解或演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了学生信息检索 能力和表达能力. 3、打破传统的考试方式,实现考试方式的多元化.考试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习 侧重点的重要手段.根据消防 05、06 两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确实有部分学生对火 灾科学问题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为鼓励这部分同学投入更 多的精力从事研究性学习,从本学期开始,将科技论文作为第二种考核方式,并制 定严格的论文质量控制标准. 4、分层次教学,实行因材施教.我们除了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精心选择和设 计教学内容,以科研为先导,把科研引入教学,在教学内容中反应学科发展的前沿 动态和研究趋势,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研究性特点;另一方面还指导和组织学生进 行课外研究性课题研究,使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得到实际应用,同时在科学研究 的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也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方法.课题研究组已指导 30 余人 参加各项科研活动, 其中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1 项, 校科研训练计划 5 项, 以及多项自主研究项目.本科生利用这些科研项目发表科技论文 4 篇.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有些教学内容配 有教学录像或视频,有些教学内容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动画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课后,主要通过教学网站及配套的教学论坛作为扩充性教学和互动教学的平台.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 学生的评价结果)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优良,获得大多数学生的好评.近年来,消防工程专业每年 均有 2 人保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面试学生在火灾科学基 础理论的考察中均获得好评.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1 项,校科研训练计 划5项,以及多项自主研究项目.本科生利用这些科研项目发表科技论文 6 篇. 发表论文情况 专著或论文名称 作者 年级 出版社或刊物名 称 时间、期号 公交车火灾的 FDS 数 值模拟 赵国祥 2007 级3年级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年8月增刊 高层建筑火灾特性与 防控对策研究 鲁磊等 2007 级3年级 中国公共安全 2010 年第 2 期 基于多米诺骨牌理论 浅析高层建筑防火问 题及安全对策 金侃等 2007 级3年级 中国科技博览 2010 年第 32 期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宿 舍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贾瑜欢 等2007 级3年级 中国科技博览 2010 年第 21 期 《细水雾灭火系统在 矿井火灾方面应用综 述》 史波波等 2006 级4年级 《煤炭技术》 2010 年第 3 期 《地下建筑火灾烟气 的特点及防排烟措施》 史波波 2006 级4年级 《消防技术与产 品信息》 2009 年第 12 期 校级及以上科研实践情况 姓名 年级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金侃 2007 级3年级 2009 贫氧条件下可燃物燃烧特 性研究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 验计划 陈潇 2006 级3年级 2008 狭长受限空间火灾数值模 拟 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 划 熊伟 2006 级3年级 2008 常见可燃物热辐射引燃实 验与理论模型研究 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 划 王洁 2006 级4年级 2009 双层玻璃幕墙火灾破碎条 件与烟气流动特点研究 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 划 刘劼玮 2007 级4年级 2010 机械排烟口布置方式及排 烟风速对走廊烟气流动影 响的研究 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 划 贾瑜欢 2007 级4年级 2010 狭长地下空间烟气流动特 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 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 划4. 自我评价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引入研究型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主 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学科研究思想传授,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通 过对学科研究思想的教育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的思想源泉. 根据不同的 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式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和课堂专题研讨等方法. 2、综合运用多项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课堂 教学配有教学录像、视频及计算机数值模拟动画.课外主要通过教学网站及教学论 坛作为扩充性教学和互动教学的平台,网站学术资源丰富. 3、打破传统考试方式,实现考试方式的多元化.从2008 版培养方案开始,将 采用笔试和科技论文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4-2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受硬件条件的影响,目前的实验项目特别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设置上还不 能满足全体学生自由选题的要求. 教学网站论坛的利用率还不够高. 5. 课程建设规划 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计划、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探索先进的教学方 法,将"火灾动力学"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 实施步骤 (一)制定和完善教学计划 围绕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结合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 上,制定并完善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构成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符合社会 对高级消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体现现代高等教育特点, 坚持"重能力、 强实践" 的主导思想;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同时强化能力训练. (二)提高课程建设及教学研究工作水平 1、课程建设工作围绕创建精品课程展开.努力做好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申 报高一级的精品课程. 2、提高教学研究项目的内涵质量,扩大教学研究项目的范围,取得一批具有 影响力的教学研究成果,使教学研究项目在数量上有一定增加,在质量上有显著的 提高,在项目等级上有明显的上升. 3、大力开展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行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 学模式.将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边教学模式,向互动、多边交流的教学模式过 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定时更新网站内容、进一步丰富网站学术资源;制作实验教学视频,使学生能 够在课余学习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步骤;安排研究生作为 BBS 版主,进行助教及课 外辅导. 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课程介绍、主讲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火灾科学学术资源、BBS 论 坛等. 6.其它 6-1 学院全面审查意见(包括实践效果、推广价值、学生及后续课程教师反映等) : 单位(公章) 院长(签章) 年月日6-2 校课程建设委员会评委会意见: 校课程建设委员会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同意人数 评委人数 不同意人数 参加人数 表决结果 弃权人数 6-3 主管校领导审核意见: 学校公章 主管校领导(签字) 年月日附件 3 中国矿业大学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观测点 评估标准分值 自评 分 校评 分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学术水平、 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 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 色鲜明. 8 分8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知识结构、 年 龄结构、 职称 结构与中青年教师培养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 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有 高级职称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 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4 分4教学队伍20 分1-3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教师教研活动、 教改成果 和教学成果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 动推动了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获教学类 奖励省级 1 次或校级 2 次以上;发表教改 教研论文 3 篇以上. 8 分72-1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 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本 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 10 分(13) 10 2-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安排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结合;教书育 人效果明显. 6 分(9) 6 教学内容22 分2-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 实验开出率高,紧密结合教学.设计出的 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 的要求. 6 分(0) 6 3-1 教材及相关资料 教材建设与选用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和国外高 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 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 教学的需要. 8 分(11) 8 教学条件20 分3-2 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且效果明显. 6 分(0) 6 3-3 网络教学环境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能经 常保持更新.能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要, 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了作用. 6 分(9) 6 4-1 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方 法的使用及 其教学效果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 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7 分64-2 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 术的应用 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 精简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 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6 分6教学方法与手段18 分4-3 考试 考试管理与 考试方法改 革 有一套科学、规范、严格的考试制度,考 试方法多样,命题科学性强,注重对学生 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能合理反映学生的 能力,成绩分布合理. 5 分55-1 同行评价 校内外专家 评价和声誉 证明材料真实可靠,评价优秀;有良好声 誉. 6 分65-2 学生评教 学生评价意 见 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评价结果优良 6 分6教学效果20 分5-3 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措 施及其效果 因材施教,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有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实施措施, 效果显著 8 分8课程 特色 专家依据申报表中所报特色打分 100 分98 注:1.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 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评审两部分,分别用百分制记分.总分为综合评审得分折算 80% 与特色评审得分折算 20%后之和(综合评审得分=∑Mi,其中 Mi 为各二级指标的校评分) . 2.该标准只给出校精品课程的满分标准,通过与该标准对照给出校评价分.原则上精品课 程要达到 85 分以上. 3.凡无实践环节的课程取括号内的分值. 4.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指由校或学院组织的调查的评价. 5.表中的"几次以上"包含该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