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 > 西方发达国家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西方发达国家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免费下载 下载该文档 文档格式:PDF   更新时间:2012-11-02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1
    西方发达国家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保障体系与社会服务体系。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我国早期针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是以社会稳定为目的 的, 政府只是在一些特殊时期制定了一些安抚 、 优待政策, 从而给予残疾人一些临时性的救助 。 新中国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包揽了一切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拥有了所有的社会资源 , 在残疾人社 成立以后, 会保障中占有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后, 计划经济体制被市场经济体制所替代, 但政府依然占有大量 但在残疾人社会保障这部分显然投入有限 。对于残疾人的政策往往在层层传达的过程中 的社会资源, 得不到真 落实,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很多基层政府组织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力不从心 。 虽然, 国 “ 规划中体现了对残疾人两个服务体系 (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 ) 建设的关注, 家在 十二五” 但是, 目前我国政府在残疾人社会保障这一方面的主导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政府对于其他责任 使得公共社会领域的资源动员活动也没有很好地展开 。就我国的社会团体而 主体之间的协调未到位, 言, 其自身力量薄弱, 许多针对残疾人的社会组织最初都是由几个残疾人家庭建立组织起来的 , 之后, 政府给予关注与经济支持,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少量且短期的经济支持是无法增强社会团体 一些大型的民营组织机构, 也只能解决城市的一部分残疾人的需求 , 无法解 抵御风险的能力的。另外, 决广大农村的残疾人的需求。 最后, 随意性的残疾人社会救助。目前我国对于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往往是依托某项政策的实施, 然而, 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 却无法给予残疾人高于普通人的特殊待遇 。譬如就最低生活保障而言, 它 而这部分贫困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残疾人群体, 这部分 主要是针对所有生活贫困群体的经济救助 , 并且接受同类的救济款, 部分地区残疾人可 残疾人得到的是与 贫困人群一样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 以获得上浮 20% 的低保金, 但这种有限的特惠无法满足贫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 。除了经济救济外, 在 , ”“ 住房方面 “保障房 、 经济适用房” 等住房政策是我国政府为城市弱势人群和低收入者制定的, 无法 改造, 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 完全覆盖到农村贫困残疾人群体 。东北三省农村实行的“泥瓦房 ” 却因为农村监 制的缺失, 存在很多操作上的随意性。 目前我国还没有 了农村残疾人的住房条件, 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医疗保险方案,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都只是把残疾人纳入到了农村合作医疗体制中, 现有的大病医疗普及率也不高; 相对于城市发达的医疗系统, 农村医疗网点缺失, 造成目前我国农村残 残疾人康复也存在服务资源有限 、 服务水平低等问题, 甚至有些贫 疾人看病难和看病贵等问题。另外, 困的农村地区, 根本不存在康复服务, 残疾人对康复知识也是知之甚少 ,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残疾人对康 复几乎闻所未闻。教育方面, 政府建立的残疾人特殊教育资源也很匮乏, 残疾人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 很有限。尽管义务教育的普及 了早期的基本教育问题 , 但是昂贵的高中乃至大学的教育费用却没 没有可持续的救助来 有相应的专项教育基金提供资助。 除了在大学入学初给予一次性的补助之外, 源, 残疾人教育补助缺乏长效机制。残疾人教育培训没有就业针对性, 高学历的残疾人大学生未必能 够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 残疾人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譬如, 我国未在公务员体制中为残疾人预 留报考岗位, 加之每年的公益岗位也很少, 导致高学历的残疾人失去了平等的报考机会 。 因此, 无论是 政府只是一再强调残疾人的贫困特 在主要的经济救助还是在与残疾人生活息息相关的 住行方面 , 殊性, 而未能为残疾人设立单独的保障项目 , 专款专用的政策始终没有落实下来。 我国关于残疾人的 发展至今未能形成系统的法律法规 , 有关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法规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 立法起步较晚, 法律法规的缺失也导致了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
    二、 西方发达国家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成功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 西方发达国家残疾人社会保 , 经历了一个理念上从“人道主义 ” “人本主义 ” 主体上从“一元 ” “多 到 到 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 “ 到 的发展过程, 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元” 项目和法规上从 一般” “专门” — 91 —
    东北亚论坛 2012 年第 2 期 1. 基于 人本主义” “ 理念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观念可以追溯到基 的人道主义传统 。 在基 看 天地万物, 皆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赐, 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 都有权利得到上帝的恩宠和垂怜。 因 来, 此很多西方国家秉承人道主义理念 , 对遭遇不幸的人们给予帮扶救济, 举办各种慈善事业来帮助那些 对残疾人的救济只是停留在人道主义层面, 因而使得在这一群体的政策实践中存在 陷入困境的人们, “ 着一定的局限性,也使得接受了救助的人会被贴上 无能者”的标签, 继而被主流社会所排斥, 受助者 自身也会受到尊严与人格的打击 , 其代价匪浅。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的社会政策本身也是补偿型的社会 是一种应急的不定期的措施, 以缓 应的社会问题, 而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 有着特殊的生存 政策, 不可能在短期的扶持下就能帮助他们脱离贫困的生活 , 这是一项长久的社会政策, 因此, 从人道 困难, 主义层面思考而制定的政策太过单薄有限 , 不足以有效地 问题。 , 在西方社会思想史上, 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是相对立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人本 主义” 的内涵也得以完善。现 义上的人本主义指的是“一切以人为中心, 一切为了人的利益, 强调 人是政策思考的逻辑起点的一种社会价值体系 , 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 尊严、 需要、 成长、 发展 , 可以归纳为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实现。 启蒙运动的人权 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4〕笼统的来说, 人生而平等, 作为公民, 享有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包括公民的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 观念则认为, 生活等基本权利。既然残疾人作为社会公民当然也能够享有在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 生活等领域的 基本权利。马歇尔是第一个阐述公民权利的福利思想家 , 他的主张“摒弃了把福利视为施舍和慈善之 ” 从法律、 政治和社会平等的立场肯定了福利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5〕为了 举的偏见, 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 以人权观念为基础的福利思想引导着西方发达国家走入“制度型 ” 社会政策, 为 。“制度型 ” 社会政策具有长期性和普遍性的特征, 因为它通过优先原则 民众提供了广泛的社会服务 并且针对该群体的特殊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保 在制度层面上给予社会中弱势群体长期的关注 , 保证其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 由此可见, 残疾人的社会保 护这一特殊群体作为公民所应有之权利 , 由同情、 怜悯的人道主义关怀转变为保障残疾 障政策已从一般道德要求提升到政治道德要求的高度 , 人应有的社会与经济权利。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人本主义 ” 基于 中人的发展权理念, 产生了 “发展 社会保障政策, 继而受到发达国家的追捧, 这主要归因于其主张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等重要 型” 性, 支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的普惠性 , 强调社会保障政策应该重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 , 以 , 提高人们的参与能力等。因此 “发展型 ” 社会政策不仅是帮助残疾人个人实现个体的生存权与发展 权, 更是一种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经济和社会能力的资源配置 。 2. 多元的责任主体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农业社会里, 社会救助作为一种慈善事业, 是对陷入困境的人们的一种施舍。 , 到了欧洲中世纪末期,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 “一方面,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解放大大改善了人类 福利的总体水平; 另一方面, 社会转型所带来的负面性也将人类暴露于更大的风险下 , 因病致残或因外 ” 界因素致残的情况在现 会里已不足为奇 。〔6〕对此, 社会各界最初还是秉持传统的慈善观念 , 沿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 政府作为利益集团的代表, 迫切需要对这一现状做 过去的救助方式。但是, : , 出政策回应, 以维持其政治合法性, 并维护社会的安定。1601 年英王室通过了一个新法案 《济贫法 》 它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由最初的慈善救济 、 地方贫困救济等转变为政府的行政管 同时非正式的慈善事业开始步入由政府政策主导的正式的社会保障轨迹 。1834 年, 英国又通 理事务, 《 , 由一部分人出资, 另一部分人接受施舍的 过了 济贫法 ( 修正案 ) 》 标志着已有的以慈善观念为基础, 政府承担起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职责 。 救助的终结,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原有的社会 — 92 —

    上一页下一页

  • 下载地址 (推荐使用迅雷下载地址,速度快,支持断点续传)
  • 免费下载 PDF格式下载
  • 您可能感兴趣的
  • 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全文  贝弗里奇报告读后感  贝弗里奇报告txt  贝弗里奇报告读书笔记  贝弗里奇报告体会  贝弗里奇报告养老金  贝弗里奇  贝弗里奇曲线  贝弗里奇于1942